的情况还不如李元以前呢。深知贾琏对皇帝的影响力,李亨担心贾琏偏向李元,对他不利。
蒋先生倒是劝慰道:“二殿下连正门都没走,殿下何必多虑?贾公若支持二殿下,安有远赴南洋之事?”
下意识的,蒋先生提到贾琏时,不免带上了恭敬。
李亨有点后悔,前段时间试探贾琏的举动了,五十万元当时拿到了很爽,现在心里很慌。
不是说贾琏就一定能影响皇帝的决定,但万一呢?
还有一件事李亨比较闹心,九门镇守军的几个将领被调整了职务,其中有一半是他心思笼络的。
新首辅林如海上任之后,第一个建议,就是京营主要将领与边军将领轮换制度。
也就是说,今后总兵、统制这个级别的将令,五年一换。
这个建议在内阁得到了全票支持后,上呈皇帝,也得到了快速核准。
京营四镇的统制,协统,全部都调离了京城,往辽东或西北等地。九门镇守统制虽未调整,但麾下被调走了一批。
这个事情对李亨来说,可不是啥好事。武将可不是文官,一旦调离了京城,武将的价值将大大的减弱。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各边军这些年实际上是在削弱的,京营是在加强的。即便不削弱,远在边关的将令,无令不可擅离。
朝中的文臣们,对于李元拜访贾琏的理解,则是另外一个角度。认为李元拜访是守礼,贾琏不开大门,并非轻视,而是不想产生误会。
两人的关系嘛,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就是同事关系。当然这也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昔日李元身边的人,可没少惦记贾琏。
两人实际上是有仇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