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严厉处置
承辉帝看到奏折肺都气炸了,国子监这帮老学究,真是死不悔改。
国家财政崩溃了,也不耽误他们继续抱着过去的棺材板不放。
也不看看,这些年的国子监,都教出了一些什么东西。
要知道,监生毕业后,是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过去十年,承辉帝记忆中只有两三个监生中了进士。
承辉帝当然不承认,国子监里的监生良莠不齐,一小半都是恩荫进去的。
负责教育的人搞不好教育,那就是人的问题。
监生们读书不行,却以身份洋洋自得,喜欢滋事。
老顽固们管理不严,上课摸鱼,薪水却一文都不能少。
好吧,承辉帝还是不讲理了,国子监的管理没法严格,因为在里头读书的人,多半是成年人。即便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你想啊,这个年龄能进去读书的,家里条件还能差么?像宝玉那样的,身边八个丫鬟呢。这就不是读书的地方,至少太上皇登基之后,慢慢的变成了这样。承辉帝上位后,却一直没精力去管国子监的事情。甚至在最缺钱那几年,以两千两一个监生的价格,卖出去一千多个。
当然不能叫卖,叫捐!捐来的监生,没资格参加会试,有资格做官,不过上不过七品,你还要有关系。
这玩意吧,还不如4+4!捐监生的都是一些富商,有这个身份在,地方上的官员会客气一点,一般的小吏也不敢龇牙。
这身份最大的作用,还是作为路引用。古代普通人是无法离开县的范围内的,离境需要路引。有了功名则不必用路引,天下大可去得。你是个秀才,出门游学,身上钱完了,还能给当地仙尊递拜帖,人家都不用见你,一看是外地来的秀才,就知道是来打秋风的。作为县令还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