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借鉴了明朝的经验了,内廷绝不允许干政。
看完奏折的李清,知道这事情不表态绝对是不行的,不给意见也是不行的,这是贾琏的奏本,敢给他拦住了,他能打上门来。
无奈之余,只好批了一句话,建议督察院派员清查!民间移民事不鼓励,不反对。
嗯,鼓励民间商人参与其中的事情,李清是绝对不会支持的,为啥呢,没好处啊。
看看现在跑海商的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两广、闽浙海商最多,这四个省的民间移民也最多,便宜落不到自己人头上,自然没动力。
因为奏本的内容比较重要,李清批阅后,让人转送林如海。他可不会直接送皇帝跟前,否则林如海知道了,肯定会找麻烦。
这就不是他能直接处理,不用上报的事情。这点李清分的很清楚。
林如海这边接到两份奏本,没着急看李清的批阅,而是先都看一遍,然后再看李清的批阅,想了想拿着奏本出来找李清。
“如水兄,你我议一议。”嗯,这才是内阁处置政务的常态,先私下沟通,达成一致再上奏。
李清没有立刻响应,而是疑问了一句:“还是叫上方相一起吧。”
林如海犹豫了一下道:“如此甚好!不器的奏本,确实需要与他先行沟通。二殿下的奏本,我会附议。”
很快方颂也被叫来了,三人去了林如海的办公室,针对贾琏的奏本,三人商议之后,很快有了结论。
基层的官员因为政务的原因,抗拒执行移民政令,内阁不挑你们的理,毕竟都是从基层走来的,知道基层办事的难处。但是你们要是打着内阁政令的旗号自己捞钱,骂名内阁来背,那绝对不能忍。借着这个事情,收拾一小撮基层官员,树立一下内阁的威信,很有必要。
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