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该死,奴婢一定管好自己的嘴。”
登基未满一年的李元,自认为对于朝堂的掌控还没到如臂使指的地步,暂且还是小心翼翼的。
李元并不着急,有足够的耐心,等到明年这一任内阁到期后,尝试做出一点调整。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观察朝廷里的臣子们,看看谁是能干的可用的忠臣。父皇留下的班子,总归不如自己亲手打造的班子来的好使。
李元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至少九门统制,京营的一些要职,李元已经安插了可信的人。
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的问题解决后,才能谈其他。
眼下内阁的表现出来的倾向固然是好的,但怎么说呢,李元还是更愿意用自己人。什么是自己人呢,当初被贬南洋,跟着一起去的就是自己人。
可惜了,这样的臣子不多,地位也不够高,再怎么提拔,级别也不高,想入阁是很难了。根据规则,没有县府省部经历的官员,无法入阁。
这就是周帝国在规则上打的补丁,不像明朝,没有地方工作经验的翰林们,才是入阁的必要经历。还有一点,明朝的内阁与周的内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明朝的内阁,名义上还是皇帝的秘书,级别并不高。本朝的内阁大臣,级别是文官最高的。
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开启正式谈判之后,最着急的是沙俄公使,连续几天来鸿胪寺交涉,都给挡了回去。
理由也很充分,我国秉承独立的外交政策,与哪个国家来往建交是我国的自由。
英、法、奥、普等国也表达了关切,并联合起来提出要求,希望周帝国公开相关谈判的信息。
鸿胪寺卿按照贾琏的吩咐,将这些公使都叫来鸿胪寺,明确的告诉他们,首先各国无权干涉周帝国的外交行为,其次,会有公报的,如同与各国建交后发布的公报。请各国公使耐心等待,不要着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