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因为能不能入阅卷考官的法眼,看第一篇便知分晓了。
贾环凝神静气,迅速进入状态,只见那考卷上第一道四书题的论题赫然写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贾环不由虎躯一震再震,实在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啧啧,这运气来了,真特么的挡都挡不住啊,这不是老王的“高考”满分作文吗?都入选高中课文了。
原来此句考题出自《论语·颜回》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不足,如何?”
有若曰:“盍彻?”
曰:“二,吾犹不足,如何其彻?”
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足?”
翻译成大白话的大概意思就是:鲁哀公问有若(人名):“爱卿呀,今年收成不好,国库用度不足,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百分之十的)彻锐?”
哀公不爽道:“收百分二十的税,我还不够用呢,怎么能实行百分之十的彻税?”
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您怎么会不足?如果百姓用度不足,您又怎么会足?”
大明成化十一年的会试便刚好出了这道题,题目跟这一模一样,当时有个很有名的举子叫王鳌,他写了一篇满分作文,并且凭借此文摘下了本届会试第一名的桂冠,荣膺会元。老王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文彩斐然,条理清晰,铿锵有力,乃一时之雄文,甚至入选了后世的高中语文课本,贾环当年可是念得滚瓜烂熟的。
王鳌乃大明成化年间人,而这个红楼世界中没有明朝,自然也没有老王这个人物,所以贾同学心安理得地提笔破题: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然后承题: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