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规模没有德国、日本那么庞大,因为它的人口有限,目前还不到1000万,但是,水平基本一致。
\n
这里面有一战、二战的重要原因,基本在二战结束以后,瑞典就是整个欧洲无可争议的工业强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新世纪,很多优势一直保持至今。
\n
整个制造业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轴承,没有之一,而这就是瑞典最大的优势之一。
\n
除了轴承,泵、链、阀、液压件、齿轮、密封件……也是整个工业和制造业的基石,高频伺服阀和比例阀、液力变矩器、数字液压泵、高转速耦合器、高转速液力调速装置、高温高压泵、高速齿形链、无级差变速链、高精度低噪声链轮……这些东西都属于制造业的基础器件,四十多种大类别,两千多种分支类别,三万种以上的现代工业基础器件,到海关进口清单查一查,几百页纸都列不完。
\n
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这些高端精度的基础器件绝大多数都还是要依赖进口,三万多个单项工业基础器件,设计方的参数要求稍微高一点,99%就要完全依赖进口。
\n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n
中国工业想要真正的崛起,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工业基础器件的很多领域,可能到2050年也未必能跻身全球领先地位。
\n
以轴承为例,从材料、制造工艺、装备、设计、油脂及润滑、检测,从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材料组织……都需要非常广泛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经验数据的积累。
\n
瑞典的轴承、德国的光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都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想要追上去,可能性微乎其微。
\n
改革开放以前,国内在这些制造业基础器件领域一直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国有体系,如果在80年代,当时能将这些体系重组成十几家央企,哪怕是靠银行贷款慢慢稳住,今天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n
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