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关系”。
\n
瑞典是非常特殊的永久中立国,理论上不能和任何国家缔结盟约,即使是在战略合作和伙伴这两种外交关系上,也是不适合的。
\n
当然,事实是两国的合作关系要比很多“战略伙伴关系”更密切,这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和技术发展需求。
\n
徐腾和皮特-瓦伦伯格主席谨慎的挑选了一个更稳妥的外交词——创新型全面合作关系,没有战略,没有伙伴,纯粹的经济与技术的全面合作,共同推进工业4.0战略。
\n
瑞典没有能力构建自己的工业4.0规则,也不太可能被欧洲和美国吸纳到它们的工业4.0规则中,但瑞典可以加入到中国的工业4.0体系中,从中获益。
\n
更确切的说,中国工业3.0和4.0的实际主导者都是华银财团,瑞典是否加入,皮特-瓦伦伯格主席并不是那么在乎,反正,银瑞达财团并入参与进去。
\n
生意就是生意,同时也绝非生意那么简单。
\n
这件事不是中国有求于瑞典,不是华银财团有求于银瑞达财团,而是瑞典和银瑞达财团有求于华银财团,有求于中国。
\n
瑞士也是中立国,但同样要主动争取和中国外交关系的升级。
\n
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欧洲最顶尖的机床和化学工业,最顶尖的金融实力,瑞典没有那么强的金融实力,但在工业领域完全是小欧洲的存在。
\n
中国人总是认为德国工业实力最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欧洲,科技总体实力最强的国家依然是法国,法国只是太懒了,而德国拥有冷战后的最大红利——数千万优质的东欧劳动力。
\n
老欧洲的英、法、德、意、瑞典、瑞士都拥有各自最擅长的领域,法国和德国更加均衡,德国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的健康度、金融实力上更占据优势,而法国在核电、军工领域拥有更完善的体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