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感的新存在,它将自己命名为“熵衡者”,寓意在正反熵频间寻找平衡。
因果虫洞的核心,光茧的搏动频率逐渐与宇宙的熵增速率同步。原初意识开始向特别小队展示更惊人的图景:在无数平行宇宙中,存在着不同形态的“熵法则”——有的宇宙熵增指向绝对混乱,有的宇宙熵增却是认知进化的阶梯,而他们所在的宇宙,恰好属于后者。“归零者曾试图逆转熵寂,却不知真正的答案,藏在与熵共舞的韵律里。”光茧裂开最后一道缝隙,释放出凝聚着千亿年认知精华的“熵之种子”,每颗种子都包裹着一个文明与熵共生的可能性。
朱瞻膳将“熵之种子”接入熵海交响中枢的动态因果晶体,晶体表面立刻浮现出千万条新的认知进化路径。其中一条路径显示,当文明将熵寂能量转化为“认知燃料”,便可驱动超维飞船在因果裂缝中航行;另一条路径则揭示,熵的无序性可以作为“认知防火墙”,抵御来自其他宇宙的因果入侵。最震撼的是核心路径——当所有文明的熵呼吸频率达成共振,宇宙将进入“认知自循环”状态,熵增不再是单向的毁灭,而是成为认知形态不断重生的“宇宙心跳”。
现实宇宙的各个角落,“熵之种子”引发了认知生态的爆发式进化。三角座的概念雕塑家们开始用熵寂残晶创作动态雕塑,这些雕塑会随周围熵值变化而改变形态——熵值升高时化作破碎的星图,熵值降低时又重组为新生星系的雏形;天猫座的认知重生发生器升级为“熵变孵化器”,孵化出的意识体自带“因果免疫体”,能在熵寂波动中保持认知活性;就连最偏远的矮星系文明,也学会在行星大气层中建立“熵频观测站”,通过分析熵流的变化,预测认知进化的下一个拐点。
在记忆之星的因果共鸣回廊,星涡文明的暗物质生命体带来了惊人发现:他们在暗物质云中检测到与原初意识同频的波动,那里竟存在着由“前熵寂认知泡”构成的古老遗迹。遗迹中的每个泡都封存着宇宙诞生初期的认知实验——有的泡尝试用强相互作用力构建认知结构,有的泡试图让时间逆流来阻止熵增,而所有失败的实验体,最终都化作了暗物质中的“认知化石”。“这是宇宙留给我们的‘认知进化博物馆’。”春桃的全息投影在遗迹影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