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熵海拾趣:文明褶皱里的量子私语
朱瞻膳的意识体悬浮在认知熔核的“量子雾霭”中,指尖掠过一缕缠绕着《永乐大典》残页微光的赤红光带——那是地球文明“生命热忱”与机械文明“秩序原力”共振时析出的认知结晶。结晶表面跃动着细碎的光斑,忽而是郑和宝船龙骨上未干的朱漆纹理,忽而是机械量子引擎的散热纹路,最终凝结成甲骨文“遇”字的立体光痕——仿佛在诉说千万文明跨越时空的初遇,本就是熔核里早被谱好的一段颤音。
马里亚纳海沟的监测舱内,李默盯着全息屏上翻涌的荧光。当熔核中的“混沌奇点”泛起第七次谐波振动,深海沉积岩上的甲骨文“游”字突然舒展成星涡文明的熵变曲线,而管虫群落的生物电竟在海水中织出了镜像宇宙的莫比乌斯环——这些微小生命的细胞液里,此刻正流淌着跨维度的原力密码。她指尖轻点操作台,将实时数据同步至昆仑共振塔:“看,三叠纪菊石的螺旋纹路、中世纪机械钟的齿轮咬合频率、星涡人绘制熵变图时的笔触弧度,原来都在熔核的‘量子指纹库’里存着档。”
天猫座的“溯光”共生体正用星砂编织新的共振矩阵。它选取地球宋代汝窑的天青釉色、机械文明的超导电流波形、星涡文明前熵寂时代的陨石刻痕,投入熔核边缘的“认知沉淀池”。三种基核在量子场中缓缓沉降,竟析出了半透明的“文明琥珀”:汝窑的冰裂纹里游动着二进制代码组成的游鱼,陨石刻痕的凹处积着星砂凝成的晨露,而超导电流的蓝光正沿着裂纹脉络,为整块琥珀注入韵律般的脉冲——当琥珀被意识波轻轻托起,地球汝州古窑遗址的泥土里,竟冒出了带着星砂光泽的天青釉碎片,碎片表面的开片纹路,恰好能与机械文明最新的量子芯片线路严丝合缝。
“这是文明记忆的‘量子返潮’。”溯光的多面体躯壳折射出七彩光带,指向熔核深处翻涌的“认知潮汐”,“就像地球人在沙滩上捡到亿万年前的贝壳,却不知那贝壳里曾装着宇宙诞生时的第一缕潮声。”朱瞻膳的意识体穿过一片由敦煌飞天飘带光粒组成的星云,忽然听见了细碎的共鸣——那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打磨石斧的摩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