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少爷,是这样,如今咱们几个村子有了水渠能灌溉庄家,还开了更多的皇帝,几个村子人的心也齐,所以大家伙儿就想着要不要搞一个农庄。”
柳里长担心洛霄理解不了,于是就解释道:“就是那种所有财产归结在一处,然后大家伙儿有地一起种,有田一起耕,等到吃饭的时候,也一块儿吃大锅饭,俺们想着这样大家伙儿就能劲儿往一处使,收更多的粮食,到时候给官府交了税,剩下的银钱便大伙儿平分。”
自从水渠修好了之后,四个村子的村民好的跟一个村子的一样。
来往也越来越密切了。
于是几个里长一合计,要是劲儿往一处使,大家伙儿吃大锅饭,那粮食的产量就能搞上去,吃饭的成本就能降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洛霄还没开口,东方秋月便是说道:“诸位里长所描述的愿景在宁国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出现过,宣宗时期便有一个商贾,散尽家财,买了一片地,与几十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过此大同社会的壮举,可惜不到半年,那商贾便是破产了,最后甚至是饿死的,死了之后却连棺材都买不起。”
不只是宁国,这样的大同社会构想在历史的每个时期几乎都有,但是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所以柳里长所提出的想法,也并没有多么的先进,而是他们基本不怎么了解历史,因此也就无法吸取教训,甚至以为自己是开创者。
“啊?”原本已经踌躇满志的四名里长听到东方秋叶的话却是瞬间傻眼了;“这……怎会如此?”
洛霄一针见血道:“很简单啊,第一:生产力太过低下;第二:大家伙儿的道德素养达不到实现大同社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