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会意:“哦,如同蚕卵那般吗?”
刘淮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朱熹思维如此发散,点头说道:“正是蚕卵一般,只不过比蚕卵小得多,小到看都看不清。”
朱熹有些失落,却还是点头说道:“无妨,只要继续格物下去,终有一日能看清楚的。”
刘淮思索片刻:“朱夫子可曾见过一种可以将字放大的水晶吗?可以让眼睛老之人继续视物。”
朱熹摇头:“只是听说过罢了,两浙有富商家中有水晶叆叇,效果如刘大郎所说的那般,将眼前之物放大,听说还能生火。”
叆叇就是眼镜的雏形了,在宋代《洞天清录》中有过记载。水晶放大镜出现更是早,最起码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雏形了。
刘淮缓缓说道:“我去年就召集了一些手工匠人来研磨水晶,如今也有几块堪用的镜片了,到时候我组装一物,以助朱夫子来看到虫卵。”
刘淮每每有出奇之举,所以朱熹倒也不奇怪,只是含笑点头说道:“那就辛苦刘大郎了。”
军械局研磨水晶是为了制作望远镜,但如今为了拉拢朱熹这名儒学扛把子,刘淮不至于连几个镜片都舍不得。
所谓投桃报李,此番刘淮前来,做了给朱熹新学说保驾护航的承诺,又协助他完善《格物论》,朱熹也是要给予回报的。
也就是要为刘淮清理曲阜孔氏而站台了。
两人再次商议了一会儿,随后刘淮告辞离去。
朱熹起身相送,只不过到了门口的时候,刘淮再次转身说道:“朱夫子,你那《格物论》,我再补充一条,如何?”
朱熹点头以对。
刘淮缓缓说道:“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