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n
商山,就有仙。
\n
昔日,商山四皓,隐居于商山,后又葬于山脚下,其庙至今香火不息。
\n
往前就要进山,荀柔借着祭祀,就在此暂时停军修整了两天。
\n
并于此时,收到堂兄荀文若亲切安慰的回信。
\n
信中还提到一件事。
\n
据说,出于他年初安定长安的计策,太学生在渭水畔,建了一架巨大的水车,可以将水扬起三丈。
\n
自建造起,就有许多百姓围观,待建造成,更成为渭水边一道盛景。
\n
每日观览游客无数,尤其是天气渐热,水车边凉爽,贪凉的人,都往附近聚集。
\n
太学甚至有博士,想在此设庐讲学,大兄认为不错,已经答应。
\n
而想出在此建造水车之人,是太学生诸葛孔明。
\n
[……此生英才秀出,聪颖明达,当世之颜回……吾弟何谓行道也孤,岂忘昔日《秦风。无衣》之誓,大道光明,与君同行。]
\n
荀柔且读且笑,行路故然艰苦无聊,然长安来信,也足作安慰。
\n
出了武关,就是荆州地界。
\n
荀柔先前见丹水两岸,稷麦青青,尚未觉得什么,但入秦岭一路,竟有两三波山民,出山来投。
\n
这些山民原本都是各地百姓,都是因战乱躲入山中的。
\n
见了他们只是落泪,山里居住并不容易,百户人家,父老三五百,数年之间,死亡过半,与被乱兵摧残相比,他们茫然难辨,哪一边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