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都在其身边,司马懿这一回的确发现了一个盲点。
\n
“正是,”司马仲达恭敬又行一礼,“臣以为,太尉可对蒯氏做出亲近之态,使其为太尉所用,以此收复荆州,仅愚见,望明公裁察。”
\n
“仲达之言,亦有道理。”荀柔点头称许,然后请众贤出帐,各自完成自己的庶务,他要独自考虑后再作决定。
\n
待众人全都告退离去,他往榻上一趟,长嘘一口气,命人端温水来。
\n
话没说多少,但就是口干。
\n
历史记录下的只有最后正确的言论,但这样乱哄哄的议事,才是常态,反倒过去他和堂兄、大侄子或者贾文和等,三下五除二达成一致,把问题解决的,才是少数。
\n
贾文和是机智,明确他的需要,文若与公达,是与他目标立场一至,而方才在帐中这群人,每个人视角不同,观念不同,理解不同,说话目的也不同有要展现才能的,有揣度他想法的,有要一鸣惊人的,还有就是想展现一下存在感的。
\n
在华歆之后,多少表示荆州士族,需要限制警惕的人,只是出于揣测他而已?
\n
不过每个人都能展现一点独特观点,且能把这个观点,包装得前因后果完整,逻辑推理顺畅,这已经说明这群人却非浪得虚名了。
\n
而这么多人,从各个方向分析清楚,也几乎把所有可能都举列出来。
\n
他需要做的,是从他的需要出发,选择其中一条。
\n
……明天,还是对蒯氏兄弟热情点吧。
\n
唉,刘表比起袁绍还是差点。
\n
各地大族,德性其实差不多,造反其实不想造反,就想本地百姓安安分分,老老实实被他们吮血吸髓。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