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如此,不止这一处,未央宫许多地方,都可以少行绕数里。
\n
此令一出,宫内官吏,无论食秩大小,皆欢欣鼓舞,小叔父名声,都更上一层楼,全无一人站出来说,这不够尊重天子。
\n
荀攸一路与往来官吏点头致意,忽然心中一闪而过。
\n
这,不正所谓,人心可用么?
\n
少府卿毛玠,简朴清正,干练耿介,灵帝时为豫州陈留吏,就颇有政声。
\n
天子西迁后,中原成为战场,毛玠领家人避乱,一路为人佣工酬钱,用了两年,才走荆州溯汉水、丹水抵达长安。
\n
到长安之后,反倒容易,颍川与陈留同属豫州,相隔也不算远,早前跟随荀氏迁都的士族中有旧友推荐了他,而恰好尚书令荀彧曾为颍川主簿,听说过他的名声,试对律典政令,竟十分欣赏他,直接将他推荐给太尉荀柔。
\n
他先为市令,平抑长安物价,获得功绩,接着就因为对内造上方所经营观念,与太尉荀柔“教百工、存百技、惠百姓、蓄财有道、王室自养”的理念相合,升任为少府。
\n
而被他取代的前任,也是太尉信任的私人,据说与荀氏有两代交情,但太尉就因为其人才能不足,将之换下去管理上方所,将他任命为少府主官。
\n
这在前代,几乎不可想象。
\n
在从前,吏属即使干才出众,天子公卿也只会赞扬主官能用人,若是过于出众,甚至会转而被半讽半刺,认为架空主官,行为不当。
\n
被任命为少府后,毛玠坚定相信荀太尉,是唯一能革除旧弊,重定天下之人。
\n
荀、毛二人相见行礼,上堂入座后,荀攸问起皇子迁立宫室之事。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