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臣……师宜官……曾为雒阳……鸿都门学生……见过……太尉……”
\n
鸿都门学,这个遥远的名词,唤醒了荀柔旧年记忆。
\n
这张苍老的脸,也渐渐与记忆对上。
\n
他们并无私交,但那是一段很悠闲的时光。
\n
在当时的雒阳城,师宜官并非籍籍无名之辈。其极擅八分书,书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在鸿都门学士中数第一。
\n
其人又好酒,常饮市中,兴来就书于酒家壁上,若欲观看,需当买酒,于是观者云集,而待酒多卖出去了,他又使人将字铲去。
\n
这是当时雒阳轶事,潇洒得一塌糊涂。
\n
荀柔听过,也曾好奇凑过热闹,只是更喜欢钟繇的典雅古韵。
\n
不过,鸿都门学生这一身份,在当时并不为主流接纳,包括荀氏在内许多士族,都认为这些人不走正途,以帝宠取禄。
\n
他也曾吐槽灵帝,办学明明是为排斥士人,占据臣吏份额,却又不招真正有才能的平民子弟,尽数取书法、篆刻、音律等不务正业的艺术人才,想要改革,却成了供天子个人享受的工具,灵帝刘宏这个人,简直没救了。
\n
果然,后来事实证实了这个想法,鸿都门学没几年就办不下去了,当初风光出任地方的学生也都渐渐消失在官场。
\n
到灵帝疾病渐成,无心宴乐,留在雒阳的鸿都门学士也渐渐消失,不是黯然出京,就是成了依附某豪门的枪手,失去姓名。
\n
曾经在雒阳名噪一时的师宜官,也是在那一段时间销声匿迹,大概也是从那时候依附袁术。
\n
“师公,可还有什么遗言?”荀柔蹲下来,轻声问。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