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面对这样的形势,朱由榔是真的无语了,在他原本的想象中,联合西军一事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通过王夫之回报的种种细节,他能够发现,虽然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有不小的合作意愿,但孙可望则明显有所疑虑及抗拒。
他先是觉得奇怪,因为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西军最后是接受了流亡的永历朝廷,还把朱由榔接到了昆明……
等等,流亡?
思虑了一晚上,朱由榔大体能够猜测出孙可望拒绝合作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他忽视了历史上南明永历朝廷与西军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那时的永历朝廷已经是个四处流亡、走投无路,没有一兵一卒的空架子了!
历史上孙可望接受永历朝廷与其说是想“联明抗清”,还不如说是想要借永历朝廷这杆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南明剩下的政治遗产,从而达到他割据西南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后来孙可望受封为秦王后,俨然以皇帝自居,甚至规定一切衙署的称谓前都要加“秦“字,对永历帝也极尽侮辱之能事。永历帝实在难以忍受不下去了,便派人持密诏让与孙可望有矛盾的李定国前来护驾,最终发生了“十八先生之狱”。
最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二号人物李定国发动进攻,孙可望压不下失利的怒火,跑到长沙,投降清朝,以借兵复仇。
当然,一旦降了满清,满清又怎么会放虎归山,最后让孙可望顶着一个可有可无的爵位,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北京。
一旦理解了这些,朱由榔就想通事情的关键所在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