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风气盛行的本质就是本该由中央把控的选官权散落到了勋贵手中,他们自然也不会愿意交出来,而且明面上也有好理由——南宋之亡就是儒生害国,大汗你还想行儒法?
前面也说过,其他几个不服忽必烈的汗国之前联合起来打的旗号就是忽必烈行汉法,于是最终忽必烈暂且捏着鼻子认下。
太子真金本来应该是徐徐改制的后招,但结果现在这个后招没了,茫然的除了忽必烈,还有当时的十万余户“儒户”。
儒户是元朝开国忽必烈就划分出来的,只要被认定为儒户且伱还读书,不仅给钱免赋税,甚至这身份还能世袭。
南宋亡国,江南的读书人再一加入进来,儒户直接破了十万,本就富庶的江南借着给钱免税的制度,飞速恢复元气,然后很快发现了横亘在眼前的玻璃幕墙:
想当官,读书没用,你得会给蒙古人当狗。
一部分真正的读书人自然是不愿意的,于是在丰富的物质支撑下,以及无官可做的现实情况下,身处民间的元朝读书人将宋词与流行小调糅合在一起,元曲就此诞生,这也算是现代戏曲的祖先。
很多人说起来元曲,下意识只能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总觉得元曲在比起来唐诗宋词完全没落。
但实际上元曲囊括了散曲和元杂剧,而若论元杂剧,即便不说当时已经处于雏形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元曲四大家各自的代表作《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等,也是如今还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
当然,元曲当中最著名的还要数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广政殿中,赵匡胤眼看着诸葛武侯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