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如果单看清时对明初的评价,很容易就会落下朱元璋视功臣为寇仇、棘刺,必欲要剪除灭绝方能后快的刻薄寡恩的印象。
这也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评价过于片面的原因,实际上想也知道,老朱如果真的刻薄寡恩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在元末的群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大明开国之初,老朱对功臣之优待几可称得上优渥,免死铁券这东西虽然时常被咱们现在拿出来笑谈,但放在当时绝对是称得上最高荣宠的证明的。
从流传下来的资料来看,老朱颁布免死铁券时候很认真,从形制到功能,再到家传规则,以及能免死的范围等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持铁券者,王法不临头,刑吏不进门,生著其号死后袭封,明明白白告诉你能够与国戚休,这堪称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最高荣誉和优待。
而在免死这个最大的特权之外,这些的开国勋贵不出意外的话享有各种特权。
比如能够各种资料互相佐证的各种经济恩赐:洪武三年赐勋贵庄田,多者百顷;四年赐汤和一万亩地、并令开国勋贵合分临濠山地六百五十八顷;七年勋贵食禄加赐公田千石等等。
除此之外,从仪仗户到大量的奴仆、义子、部曲以及奴军等等,几乎可以称得上一应俱全。
而在政治上,勋贵们除了拥有高官显爵之外还能掌权握兵,可以说是真正的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积极推进皇室与勋贵子女联姻,比如他自己纳了郭英之妹和胡美之长女为妃,还令皇子们娶常遇春、徐达、冯胜等勋贵之女,此外还有李善长、傅友德、张龙等勋贵儿子娶了公主等等。
从以上不难看出来,老朱实质上是希望与开国勋贵达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