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官和权贵,终究只是少数人,怎么能顶得住真正天下的口诛笔伐?
若是引起民怨,那不就是给皇帝借口,想砍谁就砍谁?
“房爱卿,刚刚说的报纸第三版,除了刊登各地或者各国趣闻,重点就在于评论时政。
也就是说,朝堂上的百官,你们都有资格对当期报纸上将要发布的时政,进行详细的解说。
只要解说得对,经过朕的审核之后,就可以放在报纸上随之发布。
有了详细的时政论述,百姓自然就看得懂了。
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够歪曲?
对于当期报纸的时政将要说什么,朕都会在朝会上说出来。
百官都有资格评论,可以写在奏疏上呈上来。
到时候,朕会选择其中几篇,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的,用来发布到报纸上,还会署上你们自己的名。
这第一期的报纸,就说关于扫盲教育的事!
百官若有兴趣,都可以上奏疏各抒己见,如何?”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给百官好处了。
给他们好处,给他们机会,如果是这样还不行,反正他们也阻挡不了。
当电力出现的那一刻,对内李承乾已经无所顾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