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欢迎厦夂一中师生”
的字样覆盖。他注意到接待台后的展示柜里,陈列着与紫茎植物芯片极其相似的量子存储器,只是外壳刻着规整的电路纹路,而非自然生长的叶脉。
“金老师,这边请。”
崔丽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她身着合体的职业套装,胸前挂着
“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
的铭牌。走廊两侧的玻璃墙后,学生们正戴着VR设备在虚拟车间操作机械臂,他们的动作通过神经传感器同步到现实中的工业机器人上。金戈驻足观看时,恰好看见一个学生操控机械臂焊接芯片,焊点的火花在虚拟场景中呈现出紫茎植物根系般的蔓延轨迹!这让他想起排污管黏液中,蚀刻的微型电路!只是此刻的
“根系”,
正在精准地完成科技造物。
“这是‘未来工匠’实训计划的一部分,”
崔丽递过一杯温热的绿茶,杯壁上凝结的水雾在智能玻璃上画出不规则的图案,“我们与星轨科技共建了五个实验室,从量子物理到生物信息学,学生每周有两天在这里参与真实项目。你看那个焊接的学生,他正在调试的传感器,未来会用于监测海洋微塑料污染,和第
29
章里河道淤泥的监测技术有共通之处,但更精准。”
三、数据洪流中的师徒对话
在量子计算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博士正指导学生校准一台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机器运行时发出的蜂鸣声,与第
29
章里金戈腕表收到的摩尔斯电码节奏莫名重合,但此刻的声波里蕴含着可解的数学规律。黄琳也在场,她正用英语与几位外籍工程师交流,阳光透过她发间的碎钻发卡,在地板上投下星芒般的光斑。这让金戈想起母亲银镯上的
Ω
符号,只是此刻的光芒不再带着灼痛感,而是充满了知识交融的暖意。
“金老师,来试试这个?”
李博士递过一副神经接口头盔,“我们正在开发‘历史科技场景重现’系统,戴上它,你能‘亲历’1999
年第一台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调试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