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把窗户关紧了,不让寒风吹进教室,两道门也要关严实,一秒钟都不要敞开,前门是老师进出的,后门是学生的专用通道,挨近门的那位男学生象守门员一样,精力大部分都在门上。
为了御寒,有几位调皮的男生惹生非,课余出奇招,把我这位班主任搞得难堪了。我多年当学生都没有想到,还有这等事情发生。
我们教室外就是本地的农户,
一层一层的农家大院。大多人家都养牛。别看那一点火就燃的稻草,就是牛儿过冬天的主要饲料。几个学生冷得不行,就出校门找燃料烤火驱寒。一个个来到草树下,一把一把抽出来抱到一边隐蔽处,集中起来,叫众人拾柴火焰高,码成一个大柴堆,点起来烧成大火,这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大家的心窝。他们这火也烧得过于兴旺惊动了屋里烤火的老乡。
火越烧越旺,一股风吹来,把高高的火苗推到近处的草树上。这草树之所以称为草树,就是因为当地群众为了把大堆大堆的稻草,井井有条地堆码在一根大树下,靠着大树的枝丫遮盖新鲜的稻草不变质,为的是让牛儿一个长长的冬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枯草。这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文化,也许这在古代,也是一种创新,也许可以申请专利。
火苗一舔吃干枯的稻草,就预示着灾情即将发生。这几名调皮的男生,来自各级各班,这一次新奇的取暖,眼看就会酿成难以预测的火灾,把学生们吓得要命,飞一般狼狈地逃离了火场。
这草树成了火树,把草树顶端的半干半活的老杉树烤的噼噼啪啪直响,有放鞭炮一般的阵势。这一下就惊动了周围的群众,尤其是院里在家烤火过冬的老农们。学校的老师们也有听到火苗声。
打火哟!打火哟!一个老农扯开嗓子大吼道。
燃烧的草树介于学校老木楼与农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