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层楼。
后来觉得不够,还报了北方文学专修班,就选了散文与小说专项,这样就拓展了自己的写作空间。之所以,后来连续在网络上发表散文和小说,不少篇目成为VIP作品,点击量上榜,跟那时的刊授学习写作有很大关系。在那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学习进步是我一直保持的平衡。
不停地阅读与写作,终于有所突破。文章开始发表,在当地县广播站,地区党报,省教育导报等刊登了自己的文章,小有斩获,也便小有名气。这极大地激发了自己的写作欲望。唯一感到困惑的是,成天关在学校里,阅历不够,见识有限。
在我们这所重点中学,还有一个人不得不重点介绍,他就是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老李,就是李坦主任,里。他是学中文的,是专科毕业生,文字功底不错,被誉为学校“一支笔”。他有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居然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发表,这简直在全县引起轰动,在教育界放了颗卫星。宣传、教育、团委都想把他这个难得的写作才子挖走。他后来青云直上,做到了苟富贵勿相忘,成了我事业上名副其实的贵人,成为了良师益友,终生难忘。
我进入铁钉以来,做专职教导干事,不讲课,做到少说多做,尽心保养嗓子,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喉咙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李主任身兼两职,还带了初中尖子班的语文课程,工作任务相当的重。他出差机会多,又不能让教学欠账,便请我帮她带一些语文课。我将学到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用于教学实践,快乐地工作。看起来是为学校工作,实际上就为老李松了担子。
我与老李住在同一层楼,相隔只有一间屋子,接触多。他结婚早,小孩有几岁了,每周回区公所那个小家看孩子。我去他家里都好几回。久后来,学校调来一位开明的向校长。他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把职业教育抓得有声有色,风神水起。他来不久,学校生态一下就大变。办起了建筑,农经两个新专业,外加以前的畜牧专业共三个,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更多急需人才。后来,我建议办起了音乐舞蹈专业,让学校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变样,随着青年教师的急剧增加,学校工会还开设舞厅,每周末开办舞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