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在马伏山近代革命史上是当之无愧的最耀眼的星星,以他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在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王老将军的故事和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主题。
王将军第一次回故乡,给马伏山增添了好奇与喜气。可惜的是我没有这个机会亲眼看见充满传奇色彩的王将军,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另一件发生在马伏山的相互争执的事件却让我与二哥交流中,捕捉到了一些细节。它让我久久难以平静。同样都是马伏山的人,为什么要那样去没有底线地斗下去,有意思吗?这是与“亲不亲故乡人”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那是在我刚回到清流乡不久发生的。当时,我们老家早通了公路,电灯也早亮了,还拉了动力电,变压器就在我二哥加工坊屋旁。我二哥把稻谷和麦子加工坊开起来后,生意红红火火,好多马伏山人都羡慕了。邻队有一个比我二哥大几岁,可能跟我大哥年龄相近的姓来的老乡,身体特别棒,可谓国防身体,还在赶场的大路上修建了两间新房子,就差立项做什么生意了。说开商店,也开了好几家,竞争激流,说开加工坊,可自己没有那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于是来老哥想到了二哥。他来梁上加工坊找到二哥,开门见山地提出合作办企业。他跟二哥商量在河边窄颈子大桥边合办加工坊事宜。这里是古楼等几个乡的交汇处,有一石桥名叫窄颈子大桥连接南北两岸。这个石桥也是修建古楼的公路时才竣工的。当时,那来哥看着这大桥就觉得生意机会来了,可后来发生的事就是因为石桥带给他毁灭性的灾难。福兮祸所伏呀!
二哥此时对生意合作也是矛盾的。说不答应吧,这个桥上的生意确实不错,人气旺,比一般的小乡场都要好。要是开加工坊,收购粮食或者农副产品,那就是一个便捷加货物充足的好地方。可是要是与来哥合伙开办的话,就存在一些风险。那来哥力气大,有臂膀子,势力不容小瞧,大家都知道他的大哥是公安局副局长,曾经跟父亲一起在铁厂背矿,赚取一些苦力钱维持家庭开支。后来,父亲看见那来老大力气大,人耿直,他这么年轻,就耗在这苦力活上,不值得,于是就建议他去当兵,后来在部队当了军官,以连级干部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