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就算他早早立下太子,选了一个“类我”的儿子,天下的危机也无非是延后,除非新君亦是后世可称“千古一帝”的人物,能生生解决这乱世余响,真正建立起大秦的统治。
\n
在吸引了六国仇恨的大秦,没有从后世回溯的机会,想做到这一点很难,就算让刘邦来也不行。没有一个新的乱世将六国重新洗刷一遍,结束了这种仇恨,大秦就始终是个靶子。
\n
嬴政看过史书中他的子嗣里不多的记载,并不觉得自己能幸运到有这么个储君。这方面他的运气跟刘彻是反的,一个幸运之极,一个倒霉到没话说。
\n
不如他自己来。
\n
看着自己亲书的分封二字,嬴政轻轻颔首。刘彻极力推荐分封之制,他记在了纸上,刘彻便以为他要用了,又详说推恩令,显摆了挺久。嬴政没跟他计较,也都做了笔记。
\n
然而,他没有告诉刘彻,其实他还是没打算将子弟分封于六国。
\n
祖龙之心,如钢如石,不可转也。
\n
分封之下,又写二字:科举。科举之下,再有二字:教育。
\n
他比刘彻幸运的地方,在于他已经知道,身死三年,天下倾覆。
\n
既然已经是这个结局,那么还有什么可以顾忌的呢。
\n
那就让“士”在统一后的大秦也找到出路,他倒是要看看,究竟有多少六国之士会真的忠于六国王室。
\n
这还不够。嬴政神色冰冷。六国之“民”,可分为六国贵族、寒士、黔首。
\n
他现在明白大秦的危机在何处了。于关中秦民而言,六国既亡,军功已经无处着落,重罚轻赏,便是秦人也觉吃力。
\n
军功爵不能说崩溃,就嬴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