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都能用。
\n
当然,推行稻麦连作、麦粟连作、乃至小麦玉米连作,那得是嬴政拿回来的种子,和更复杂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行。这个时候的水稻还没有后世的早中晚之分,连作时不容易错开时令。历史上也得到明清时才条件成熟。
\n
收来的油菜籽已经在少府进行处理,磨出了油。豆油也磨出来了,豆油腥气略重,不如菜油。
\n
张苍再禀:“麦收过半,现产量约为过去一倍有余,乡人均呼大王万寿。”
\n
他也伏身行礼:“大王万寿!”
\n
嬴政勾了勾唇角,心情也很愉快。对他们这时候的人口来说,这个产量是真的可以了。他设这一亭是为了在统一天下前先看一看,新政在这一隅之地会有什么表现。也是为了培养一些理工科的人才,也不指望这些孩童能如何,但成年后至少可以作教师,再去别处传授,进而到全国。
\n
陈利等农家弟子被他挑出来,打算把农学立为重要的一门学科。现在让他们和其他农官一起,不止在轵道亭,也在官田里学习和摸索总结。
\n
条件成熟之后,他们就会被派到各地为官,先在秦国将这些技术推广。
\n
至于张苍,要等他在轵道亭做出些成绩,再培训一批人当教师,就可以升他作县令了。他准备设长安县,让张苍继续小范围试点推行工业。
\n
他不想在自己统一天下的道路上有什么波折,所以不会贸然改动如今的秦律,但放一个小小的口子先做起来还是可以的。
\n
少府也在种他带回来的粮食,农官除了学技术,还要一起学习他带回的农书,在学会那些陌生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之余,也去学一学选育和杂交,将来能有意识地培育和驯化种子,免得良种退化。
\n
张苍还在继续禀报:“坡地在清明后已经栽下红薯与马铃薯。因农事繁忙,有产之家抽不出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