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这种公司的扩张状态未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毕竟王皓可以说是最清楚华夏影视文化产业未来数年的“影视寒冬”究竟是有多麻烦。
在2016年以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资本大规模涌入影视领域,确实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
整个影视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业内的导演、明星等各个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这种繁荣之下,却也埋藏着不少的隐患和地雷。
不是所有的影视文化娱乐企业都能像星河集团这样,埋头发展技术,打造电影工业化体系,注重影视创作的。
资本热钱的涌入促使“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畸形生态泛滥,像是某头部明星单部剧片酬高达1.2亿,占整个制作成本的70%以上,交的税却不过数十上百万,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还有市场的繁荣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全国影视作品产能过剩,院线数量暴涨,2016年全国银幕数直接突破4万块,但单银幕日均票房从2015年的
2.3万降到今年的1.8万。
再加上除了星河影业以外的其他影视公司内容开始同质化,投资作品依赖明星效应引发口碑争议,题材局限于喜剧、现实、爱国主义等。
这些都让年轻观众群体日益流失,大家对于看电影这种娱乐方式,并非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选项了。
而且这还只是内因。
外因方面,政策监管未来也会开始经历从混乱无需到重塑收紧。
税收规范化、内容审查严格化、资本监管收紧化,这些都将会是未来华夏影视娱乐企业要面临的问题。
所以从2016年往后,娱乐企业市值缩水、融资规模降低、资本热钱撤离、企业退市破产等情况都将会层出不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