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意,还是先将他捉拿,这样就算他真是冤枉的,也自有他说话的时候。”
大成宝殿之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百多位大儒便也随之分成了两派。
在场的每个人都是饱学之士,又都多年身居高位,皆有自己的道理,一时之间难以达成统一。
王掌教虽然是夫子之首,却也不好一言定夺。
不过他看得出来,想要派人捉拿李往矣的大儒,都是出于公义和维护杏坛权威,而赞成先缓缓,等李往矣到来,问明白之后再说的大儒,则是出于爱才之心。
毕竟李往矣非是寻常儒生,不仅以一境之身促成了天地封正,更创造历史地登上了《惊世名录》,实为当代儒门奇才。
既然都是出于公心,王掌教便看向了一旁的仲孙显文,问道:“仲孙,李往矣谋害严氏一族之事,乃是你的弟子偕同墨门游侠发现的,你乃是第一知情人,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仲孙显文显然没想到王掌教,会在这个时候问自己,他沉吟了一下回道:“掌教,我觉得李往矣是否杀害严氏一族真凶之事,无需议论,自有严氏子弟讨要说法。”
“我听闻外出云游的严家老大严宗天,已经返回中土神洲,正在往杏坛赶来,他会告诉天下人答案。”
“至于李往矣大张旗鼓直奔杏坛而来之事,我赞同贺夫子的意见,不管李往矣此举意在如何,天下人却已经认定他欲冲撞杏坛,偏偏他又不解释。”
“所以我觉得可以先将他拿下,好让天下人知晓,杏坛祖地不可辱。”
听到这番意见,其他大儒再次低声议论起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