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他们的排位比另外几位宰执低,而是赵俣对他们二人最有期待。他们也是赵俣继蔡京最看好的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的人选。
蔡卞在推行青苗法时,果断开仓借粮给百姓,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的嚣张气焰。积极参与新法的制定和实施时,面对各方压力和挑战,他毫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为人较为正直,坚守原则和信念。在谏官任上,他不避权贵,弹劾不称职和品行有问题的官员,包括当朝宰相的亲属。还有,他在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权谋之术。
这些都符合一个政治强人的性格。
而唯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顶住庞大又强大的士绅阶层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
至于苏轼?他虽然是保守的旧党领袖,但赵俣却相信他的思想并没有固步自封,他的内心深处应该一直藏着一份对苍生的深切关怀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在推行王安石的新法的问题上,他有过犹豫与反对,但那是因为他坚持心中的仁政理念,不愿见百姓因急功近利之政而受苦。而士绅一体纳粮与摊丁入亩都是为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社会公平之良策。赵俣觉得,他除非是沽名钓誉,否则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才对。
见赵俣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蔡卞整理了一下衣襟,清楚明白地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愿推行此策,为陛下、为国家分忧解难,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苏轼毫不示弱地说:“臣请求推行此策,纵然声名狼藉、粉身碎骨,臣也要将这安邦定国良策推广下去,不成功,便成仁!”
赵俣看着蔡卞和苏轼,大赞:“有臣子如此,我大宋何愁不兴也!!!”
也不知道是被蔡卞和苏轼的话给感动到了,还是终于下定决心了,亦或是明白不支持赵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他这个宰相也当不长,章惇出列拜道:“陈御史所谏,乃强国不二良策,臣请求总览此策,将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一分为二,教蔡少保及苏院事一人负责一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