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战乱逃离家园,土地易被抛荒或低价抛售,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土地兼并环境。
而南方远离边境,整体社会环境稳定,为土地开发和集中提供了条件。安定的环境也让南方士绅有更多机会通过购买、开垦、不择手段掠夺等方式积累土地。
还有,北方多平原,但长期农耕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农业产出稳定性较差。部分土地因战乱或水利失修变为盐碱地、荒地,难以形成高价值的集中化田产。此外,北方畜牧业与农耕混合,土地利用更分散,不易被单一阶层大规模垄断。
而南方条件优越,适合水稻等高产作物种植,且通过围湖造田、梯田开发等方式不断拓展耕地,土地经济价值高。南方士绅更倾向于投资土地,形成“田连阡陌”的规模效应,而北方土地收益较低,对士绅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再者,赵宋王朝的都城位于北方,朝廷对北方官僚的监管相对严格,加上北方士族在唐末五代战乱中受冲击较大,新兴士绅阶层尚未形成强大的土地垄断势力。此外,北方靠近京畿,朝廷对土地兼并的干预更为直接。
而南方自晚唐以来经济地位上升,科举制度下南方士人大量入仕,退休后返乡置地,形成士绅阶层。他们利用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大规模兼并土地,且南方远离朝廷,朝廷监管力度较弱,土地集中现象更易滋生。
最关键的是,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密度较低,荒地较多,百姓获取土地的难度较小,士绅难以通过垄断稀缺土地来扩大规模。
而南方人口持续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士绅通过购买、租佃等方式控制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这些就导致,北方的土地兼并远远没有南方严重,南方士绅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动辄就几千亩、几万亩、几十万亩,土地也是他们最大的财产。
一旦让赵俣成功推行了新政二策,南方士绅不仅每年都要缴纳高额的赋税,他们手上所拥有的土地也必将大大贬值,进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