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个老兵说:“投了大宋,依旧可以杀女真报仇雪恨,我等何必留在辽国白白牺牲?!”
更有甚者,直接指出,什么家国?连肚子都填不饱,谈何雪耻?
这些话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量的辽军将士,转投了宋军。
大宋方面早有指示,不愿意投大宋的辽人,一概不勉强,并且赞扬对方对大辽牺牲的精神,能帮就帮;而愿意投大宋的辽人,只要留起头发,改左衽为右衽,一律接纳。
大宋方面甚至提出一句口号:不管你原来是什么人,只要你投了大宋,就是宋人。
留头发能换来暖和的衣,改衣襟能端起盛满热粥的饭碗,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虚无缥缈的“复国大业”更能安抚饥肠辘辘的肚皮。
这使得大量的辽军主动投了宋军。
耶律淳、萧干、耶律大石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只能装作看不见。如今的辽国,粮草要靠大宋接济,军队要靠大宋撑腰,一切都靠大宋支持,哪有底气去斥责大宋挖他们的墙角?
再者说,大宋从不勉强辽人,投不投大宋全凭自愿。
大宋还鼓励甚至是激励那些爱国的辽人去与金人交战。大宋朝廷发出公告,哪怕是辽人诛杀了金人,一颗金人的头颅都能在大宋控制区找衙门换一贯钱,帮辽国给这些爱国的辽人发奖励。
当然,辽国都名存实亡了,还坚持帮辽国复国的人也真不多了。
说到底,情怀这东西,就像寒冬里的一把火,能暖一时,却暖不了一世。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所谓的家国大义、血海深仇,终究抵不过一碗热饭、一件衣、一份能让家人活下去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辽人偏执地认为大宋虚伪,一边跟辽国联合灭金,一边又挖辽国的墙角,宁可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