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另一方面,她们也需要时间
“呼朋唤友”。
女子不比男子,能骑着马、驾着车游历四方,诗酒唱和间结交天下同道。
她们的圈子往往被地域、姻亲、故旧框得死死的,长安的不知洛阳的才名,关中的难识江南的笔墨。要打破这些无形的墙,把散落在各处的女诗人聚到一处,哪是三五天能成的事?
这场文会的风声,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从长安的朱门高墙,到关中的村镇亭台,甚至飘到了数百里之外的洛阳。
各地的女诗人接到消息,少不得要掂量几日,路途远近、家中允不允、同行的伴好不好找……
对女子而言,长途跋涉从来不是小事,衣裳首饰、车马随从,桩桩件件都要周全准备。
好在,能让女儿家学文写诗的,家境多半殷实,银钱上倒不必太愁。
她们真正要过的,是
“人”
这一关。父母、公婆的脸色、丈夫的态度、宗族的眼光,哪一样都可能成为拦路的石头。
顾盼儿起初总想着,等秋高气爽了再办文会,那时天朗气清,最宜吟诗作对。转念又怕夜长梦多,拖得久了,大家的劲头散了,再出些岔子,反倒辜负了这一番心血。思来想去,便把日子定在了这还带着三分暑热、却已沾了些秋凉的时节。
顾盼儿翻遍了黄历,挑了七八个宜宴请、会友的良辰吉日,捧着单子跑到春风得意楼,和姜永嘉对着排期,总算敲定了一个没被预定的空当。
这事说定就定了,可顾盼儿心里总有些不踏实,觉得定得太潦草。
临到文会前几日,总在林婉婉耳边念叨,“那天真是个好日子,不冷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