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一顷牧场与一顷农田,哪个产值更高,老百姓选择种哪个,不言而喻。
将牧场营田是普遍操作。
熙宁时统计,牧地只剩六万八千顷,这是在籍数字,实际只有五万五千,其余尽隐于民。
所以王安石的保马法由是而出,提出了‘蓄之在民’的主张。
想出了让老百姓中的三等户和四等户养马的办法。
但保马法弊病沈括就多次提出批评,老百姓家里养出的马和草原民族牧场养出的是一回事?你用这样的骑兵和辽国对抗?
不过保马作为驿马还可以使用,甚至吕惠卿当年也想出了车兵的路数。
户马上阵驰骋不行,但拉车没问题吧。
百姓养马最大的好处,一个就是便宜,同时马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官马,一旦马死了,百姓要赔钱。同时朝廷也省却一大笔开支。
作为权宜之策,保马法是可以的,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不过扰民确实是事实,本来还算殷实的老百姓家里,突然朝廷要你养一匹官马,作何感受。
这匹官马不能死,死了就要赔。一匹官马市价百贯,就算是三等户也赔不起,那还不得小心一般伺候着。
这样百姓一般都不怕,但怕得是官吏给你作手脚。比如派官马时,官吏刻意给你一匹病马,你养了没几天马死了……
或者你马养好好的,收马时官吏说你给他养废了,要你赔钱。所以很多老百姓的操作,就是官马自己家养着用,官府收马时去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