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毛文龙。然扶持东江镇之既定方略,不宜轻改。”
朱由检闻言叹道:“朕自登极以来,夙夜忧心辽东战事,唯恐有负列祖列宗。今得袁卿剖陈利害,朕心稍安。辽东重任,便托付与卿了。”
袁可立肃然拜道:“陛下不以臣老迈,不罪臣狂直,委以重任。臣敢不效死?!”
第二天朝会,朱由检正式任命袁可立为辽东经略,加兵部尚书衔。
争论了两个多月的经略辽东的人选终于在今天落定,大家虽然对于皇帝的任命颇有微词,但皇帝总归是没有让“放弃辽东”的传言成真。
袁可立的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跟朝里其他大臣的关系并不好,跟孙承宗那种左右逢源的情况差很多,其实这种经略人选更应该考虑他们能够撬动多大资源的。原本袁崇焕可以当上辽东经略,就是因为无论是孙承宗还是王在晋都非常看好他。
朱由检也不确定让袁可立上位能够干成什么样,一切只能让时间来证明,其实按照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皇太极绕道入关,换谁来都是拦不住的,这是硬实力的差别,不是策略可以改变的。
现在的辽东一共才七万兵力左右,分守各地,锦州一万人,宁远八千余,前屯到山海关大概有一万三千人,关宁军有一万五,由满桂和祖大寿统领,精锐骑兵三千多,再加上皮岛的三万拖鞋军。
而建奴平时就能出动六七万的骑兵,拼尽全力,加上仆从军可以爆兵十万骑,骑兵跟步兵是不一样的,当初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说“任尔几路来,我自一路去”的前提条件就是骑兵的高机动性。
当初三路大军的布置正常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几路大军差三十里就能合围了。高机动就能做到以多打少,集中优势兵力对明军发起绞杀,就是这样大明才打得那么艰难的原因,大明实在是太缺乏骡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