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野生史学家”谈迁所编撰的《国榷》,这本书在江南文人之间相互传抄,奉为圭臬。所以在江南人的视角里面,朝廷刚刚经历的这场战争,是一场都城险些沦陷、彻头彻尾的惨败;
而建奴之所以退却,只是因为天气转暖害了热病,加上劫掠物资、人员太多,已经运不走了,才选择暂且退却。
至于朝廷宣布的“大捷”,以及从北方归来的商旅们的亲历转述,则一概被归为朝廷“掩败为胜”的拙劣手段罢了,毕竟这种事情他们也干得顺手,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骗谁呢?
阴谋论不仅在数百年后流行,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很普遍了。就比如说言之凿凿否定禅让制、否定上古五帝的《竹书纪年》,这又或许是“在野党”对于“执政党”的一场大型行为艺术,用以宣泄自己快要溢出屏幕的酸涩。
朱由检想要抢占舆论阵地,是很困难的,因为民众天然就对官府持怀疑态度,解释越多,别人就越是怀疑。
被冤枉“吃了两碗粉”,最好的办法是爆踹冤枉你的人的裆部,然后将他的眼珠子剜下来吞到肚子里面去,让他亲眼看看你到底是吃了几碗粉。
所以改变舆情太难,国家暴力机构也不是摆设的,当大军压境,忠诚的将士将利剑抵在反贼的颈部,划开一道血丝,他们自然会一边尿裤子,一边跪下来为大明辩经。
客观来说,袁崇焕总督福建兵事,是真的做得很不错的。不仅用耍无赖的手段,为大明从无到有拼凑出了一支全新的福建水师,还利用手中的军队征税,为朝廷转运了上百万两白银,其功劳不可谓不丰。
而为了避免这种大好局面沦丧,在调离他以后,必须安排合适的人手去接管福建的军务。陈继盛随毛文龙,也是个不太靠谱的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