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四十年前,秦桓帝嬴凌西出函峪关兵败,归国后三年郁郁而终。
实际上,在他出征之前,秦国已经完成了削王之政,可国内大大小小的侯爵不下三十个。
这些侯爵虽然封地、俸禄均有减小,却依旧吃着秦国财政的大头。地方高度自治,家法凌驾于国法。且各地政策不通,以至于商贸受阻,更甚者,只知王侯,不知皇帝。
秦桓帝临终前,将皇位传给嫡长子,也就是嬴天心的祖父,秦璟帝嬴和。
不得不说,桓帝对继承人的选择非常英明。璟帝宅心仁厚,不好严刑酷法,以孝治国,对于战后的秦国百姓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露。
他励精图治,劝民重耕,减轻苛税,让秦国得以休养生息。
但是,璟帝依旧没有解决秦国王侯繁多,各自为政的问题。百姓虽然免于兵役战乱之苦,却依旧贫瘠——百姓的钱粮都到了那些侯爵之手,各地出现天灾人祸,却伸手向朝廷要钱。
为了缩减开支,璟帝下旨,宫中上下厉行节俭,取消不必要的宫女内侍,餐食仪仗规格全部降低。他本人以身作则,只有一位皇后,两位妃子,并让子嗣不得随意纳娶——这等作光风霁月堪称明君,却也为后来埋下祸根。
秦璟帝一生操劳政务,大小之事都亲自过目,最终积劳成疾,于十八年前病逝,在位十九载。
璟帝有四个儿子,他将皇位传给了和自己性情最像的次子,秦孝帝嬴雒。
孝帝继位时年仅二十。他出生时正值璟帝登基初年,秦国最贫瘠的时候。孝帝自幼体弱多病,又少食欠补。他继位仅仅一年,就染上重病,不治而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