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小老弟纳闷:
“啊?什么叫信息污染?”
方言对着他解释道:
“就是每天杂七杂八的信息看到太多,脑子处理不过来,然后就开始忘事儿了。”
这下小老弟有点不相信的问道:
“还有这种病?”
方言说道:
“当然有了,不过那是在国外发达国家才有的。”
其实方言说的是后世比较常见的数字疲劳综合症。
who在2019年将“数字疲劳”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简单来说就是长期接触电子设备的人,他们会注意力分散、短期记忆下降。
研究显示,每天接收超过100条推送信息的人群,工作记忆容量下降17%(出自《nature
hun
behaviour》2022)。
《neuron》在2021年也有刊登,神经科学证实,同时处理多源信息时,前额叶皮层代谢率激增,导致海马体长期记忆编码效率降低。
当然了方言也不是完全撒谎,这个年代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也就是8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信息焦虑症”的概念。
作为作家需处理大量创作素材、读者反馈、影视改编沟通,这种“多源异步信息输入”下,创意工作者会进入一种信息过载状态,记忆力会开始出现下降。
最常见的就是如果刷短视频太多了,当天干活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
中医中的“七情内伤”或“五志过极”也解释了这种状态。
过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