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寂静无声,充斥着一种无声的惶然。
一种荒谬的感觉充斥在每个人的心间。
朝廷平叛两年半,结果把叛军平到长江边上了?
半年前不是还形势大好,燕军龟缩于北平,被朝廷步步蚕食,那时朝廷上下衮衮诸公,一口一个燕逆、燕庶人,仿佛随时都能把燕王灭掉。
结果就这?
甚至有人胡思乱想,应天难道真的不适合作为都城吗?
怎么在这里建立的王朝,都这么短命,若非燕王是先皇嫡子,堂堂大明岂不是二世而亡?
在这种氛围之中,自然有许多人想到了久不视事的驸马李祺,感慨道:“若是皇帝陛下听从驸马李祺的意见,又岂有今日之祸事呢?”
李祺虽然这些年半归隐,但并不是完全不出现,他一直都在著书,偶尔也会放一些只言片语到外面,他身边依旧聚拢着一批门生,在宣传他的思想,这些思想非常的王道。
其中自然有关于靖难的部分言论流出。
“王不可动怒而兴师,朝廷有煌煌大势,便要以大势堂皇压之。
燕王起兵造反,证明先前削藩之策是错误的,首要应当安抚其余诸王,以使天下混元如一,连接诸王,守望相顾,自辽东、山西、河南、山东而成一线,燕王必自困其地。”
在朝廷派出耿炳文后,又有言语传出,“朝廷点将北上,乃是以己之弱攻北军之强,殊为不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