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口乡居住的全部是客家人,这里山高林密,与外界沟通的只有一条羊肠山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刚来的解放军工作组对这里的情况并不了解,加上客家人十分团结,自“袁文才、王佐”事件后,脱离中共领导达十九年之久,大家都不配合解放军工作,所以,解放军工作组开始把主动靠上来的罗克绍当成开明绅士,依靠的对象,让他召集村民开会,划分土地。
此刻的罗克绍表现十分积极,主动把自己的财产和土地全部捐献出来,一家人住在一家低矮破旧的土砖房里,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这一招十分揍效,解放军见他是当地少有的文化人,就让他去小学教书,负责当地小学的全面教学工作。当了校长的罗克绍为了教育学生,经常带着学生与大人们一道去“打土豪分田地”,接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
1950年11月下旬的一天,他得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毛在查他的下落。
透露这个消息给他的是他的亲戚罗天文。罗天文在乡政府当办事员。事有凑巧,他去茶陵县政府办事,恰好听到了省政府来电,说要抓捕罗克绍。当时,有人还问了罗克绍在不在,罗天文推说情况不清楚,有可能去世了。当年,罗克绍已经67岁,说他去世也完全有可能。
当时县政府与乡政府没有电话,来往信息依靠人力传递。罗天文当天返回江口,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罗克绍。如何逃避这场灾难呢?听到罗天文说他可能已经去世时,罗克绍眼睛一亮,决定上演一场“诈死”的好戏。
当天夜里,忽然传出罗克绍病重的消息,土屋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嚎啕大哭声,第二天,罗克绍家属宣告罗克绍重病不治死亡。由于是暴毙,属于急性病,易传染,客家风俗是当天死亡当天掩埋。
第三天,茶陵军警来到了江口乡准备抓捕罗克绍,谁知,他竟已死亡。他们来到罗克绍坟前看了一眼就回去了。
消息传到一个老公安耳里,他十分怀疑。世上哪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