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因为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河道的修建工程才能继续推进下去。但同时,他又不得不面对百姓因沉重负担而沦为土匪的现实,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同两条相互绞缠的绳索,紧紧地束缚住了他,让他左右为难,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这位国王的眼中,这项河道修建工程,无疑是一项足以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宛如一座高耸入云、巍峨壮丽的丰碑,注定要深深地铭刻在历史那滚滚向前的长河之中,成为后世子孙敬仰与赞叹的伟大壮举。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驱使着他必须毫不动摇地将这件事做下去。
毕竟,他已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道路。就如同一位勇敢无畏的攀登者,已经在陡峭的山峰上艰难攀爬许久,如果此时因畏惧困难而选择放弃,那么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如同梦幻泡影般功亏一篑。恰似那即将登顶巅峰,却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的攀登者,所有历经的艰辛与磨难,都将付诸东流,一切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不仅如此,他深知,倘若半途而废,后世之人恐怕不会有人再怀着崇敬之心去祭奠他,他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所唾弃,背上千古骂名,成为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被后人在茶余饭后当作反面教材,无尽地批判与指责。
所以,在那个风云变幻、局势波谲云诡的时代,那位国王所承受的难处,恰似隐藏在深海之中的暗礁,表面上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藏凶险与尖锐。这其中的苦涩与沉重,唯有他自己能深切地体会到,如同饮下一杯苦酒,滋味自知。
实际上,最初提出修河道这一伟大构想的,是一位名叫商渡的大臣。这位商渡,绝非平凡等闲之辈,他仿佛一位潇洒不羁、云游四海的行者,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心,足迹踏遍了秋双国的每一寸山川大地。他见过高山的雄伟壮丽,领略过江河的奔腾不息,对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了如指掌。
而且,在朝廷之中,他还肩负着管理全国河道的重任,宛如一位掌控江河脉络的主宰者。每一条河流的走向,每一处河道的宽窄,每一次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