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村的大部分村民还在被窝里。老袁家就是这样,每天全家老少都起得很早。每天晚上,我姥姥、二姥姥领着闺女们、儿媳妇一直忙到很晚,纺花织布。天冷或天黑的时候,就点起羊油灯,月亮很亮的春夏天,就把纺车搬到院子里,几架纺车一起嗡嗡作响。我姥爷则沤起柴禾,驱赶蚊蝇。这时,胡同内马家的媳妇、褚家的闺女也会扛着纺车赶来,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姥姥的女儿,也就是我五岁的老娘,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她五岁就开始纺花,到十岁的时候,就成了这个院子里纺花最快最好的人。等到她十五岁的时候,她就成了这个院子里做针线活最好的人,完全继承了我姥姥的手艺。在她出嫁前,她是这个村,乃至周边几个村做针线活最好的人,不断有外村的姑娘、媳妇来找她,不是要个鞋样子,就是让她帮忙裁剪衣服。而这一切,都是我姥姥教的。人和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都知道老袁家人的勤劳、实在、质朴和宽厚。
我姥姥吃过饭,就动身前往张庄村。我姥姥往村外走的时候,人和村的村民们开始生火做饭。早晨,人和村土屋的烟囱里,稀薄的烟雾缓缓升起,与天空中渐渐褪去的星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凄冷而生动的画面。几只早起的鸟儿在屋檐下穿梭,它们的叫声在这份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更梆,唤醒着新的一天。
尽管天色尚早,还是有几个勤劳的身影出现在街头,他们大都裹着厚重的衣裳,双手缩在袖口里,肩上扛着农具,踏着晨露走向田野。虽然刚刚起床,但脚步并不轻松。
来到西城西,我姥姥没有犹豫,向右拐去。随着光线逐渐明亮,村头有村民开始活动,木门被推开的声音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开始新的一天。有两个扛着粪箕子遛弯拾粪的人还五音不全地唱起了小曲,歌声在空旷的田野里传得很远,那些老旧的土屋在晨光的照耀下,似乎也有了生机。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张庄村周围的几个小村子都走遍了,我姥姥来到了张庄村。张庄村是个大村,有将近千人,村西头逢四逢九是大集。
我姥姥走进张庄村,走走停停。当她走进第二个小胡同时,就拐了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