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辆满载木材的四轮马车“哒哒”驶过,惊起路边啄食的灰鸽。
远处的码头开始忙碌起来,十余艘渔船陆续靠岸,渔工们赤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在夕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正将一框框新鲜的鲑鱼卸下,送往附近的鱼产品加工厂。
腌渍池里腾起的白雾裹着咸腥,与锯木厂飘来的松木清香在半空纠缠,酿成一股专属于金川的独特气息。
位于小城东侧的菜市,下工的匠人们往来穿梭,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卖鱼妇人的竹篓里,活蹦乱跳的鲑鱼甩出晶莹的水。
角落里,几个归化土人蹲在兽皮摊前,用生硬的官话与汉人商贩比划着价格,他们身上鹿皮袄子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自八年前(1630年)第一批移民抵达以来,金川城的人口已增长至一千四百余人,成为金川河地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移民们大多来自广东及辽东沿海,以吃苦耐劳著称,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
靠近金沙河一侧,十几家初级工场鳞次栉比。
锯木厂的机器在水车的驱动下,轰鸣作响,将一根根巨大的原木切割成板材,飞溅的木屑在阳光里打着旋儿,落在工人们汗湿的肩头。
家具厂的木匠们正赶制桌椅箱柜木床,供应日益增长的定居需求,刨堆成的小山旁,学徒正踮着脚给老师傅递工具。
粮油加工厂的磨盘昼夜不停,将玉米碾磨成玉米粉,扬起的细粉在暮色里宛如金色的轻烟。
而在城郊的黄金提炼厂,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熔炼金沙河矿区淘来的砂金,铸造成一块块标准的金条,然后运往启明岛本部。
与最初的简陋木屋相比,如今的金川城已焕然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