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易华伟略作思索:“凡有真才实学者,经考核可入科学院为编外博士,待遇等同。”
朝会接近尾声,易华伟起身离座,百官跪送。当皇帝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殿内立刻响起嘈杂的议论声。
钱谦益与几位礼部官员聚在一处,面色阴沉;工部尚书则拉着徐光启询问科学院的具体需求;郑芝龙被一群武将围住,询问海军招募事宜。
石星站在原地未动,目光落在御案上那份被遗忘的章程文书上。王承恩正小心地将它收回檀木匣中,烫金的边缘在阳光下有些刺目。
………………
暮春时节的紫禁城,柳絮如雪,纷扬飘过文华殿的琉璃瓦顶。
殿前汉白玉栏杆上停着几只麻雀,时而啄食缝隙间的草籽,时而警觉地抬头张望。
殿内十二根金丝楠木柱上的蟠龙纹在烛光下仿佛要腾空而起,地面铺就的苏州金砖光可鉴人,倒映着大臣们凝重的面容。
易华伟端坐在蟠龙宝座上,一袭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如冠玉。指尖轻叩扶手,紫檀木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位登基仅一年的年轻帝王双目如电,扫过殿中诸臣。
兵部尚书石星垂首而立,英国公张惟贤腰板挺直如松,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杨镐额角渗着细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捧着拂尘侍立一旁,西厂提督丘成云则如幽灵般站在阴影处。
“诸位爱卿。”
易华伟开口,声音不大却震得殿内铜鹤香炉中的香烟为之一滞:“今日所议之事,关乎大明千秋基业。”
石星悄悄抬眼,正对上皇帝似笑非笑的目光,心头一颤,连忙又低下头去,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象牙笏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