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民,隔绝于天下大势之外。”
宋师道和宋智心头一震。宋缺的“汉统”思想,是宋阀立身之本,亦是其精神图腾,从未有人敢如此直接地点出其“局限性”。
宋缺并未动怒,反而眼中精光更盛,沉声道:“先生请详言之。”
“天下非独汉人之天下。”
易华伟缓缓道:“五胡乱华,胡汉交融数百年,血脉早已难分彼此。突厥、吐谷浑、高句丽,乃至西域诸国,皆为华夏文明圈之一部。强分华夷,拒之于外,非但徒耗心力,更失天下归心之机。李阀、王世充、窦建德,乃至杜伏威,皆无此门户之见,或联突厥,或引胡骑,虽为权宜,却得其势之助。宋阀困守‘汉统’,看似清高,实则自缚手脚,坐失良机。此为其一限。”
宋缺眉头微蹙,放在膝上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显然在急速思考。
“其二,”
易华伟继续道:“岭南民风剽悍,宋阀精兵骁勇,此乃优势。然岭南之地,多山岭密林,湿热瘴疠,虽易守难攻,却难以支撑大规模、长距离的北伐征战。粮草转运,兵员补充,皆受地理所限。阀主当年以一万破十万隋军,乃借地利人和,然若欲挥师北上,逐鹿中原,此‘地利’反成‘负担’。宋阀缺乏一个稳固、富庶、四通八达的中原核心基地作为跳板和后援。此为其二限。”
宋智眼中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这正是他作为宋阀智囊,心中隐隐忧虑却难以向阀主直言的根本问题。
“其三,”
易华伟的声音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了然:
“宋阀内部,阀主威权至高无上,此乃凝聚力的核心。然,阀主一人,便是宋阀的擎天之柱,亦是其最大的‘势眼’。阀主在,宋阀稳如泰山;然阀主若……宋阀后继者,宋少主…,”
他看了一眼宋师道,继续道:“温润君子,深得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