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凝重。他深知这三处通商口岸对南朝的重要性,不仅能带来巨额的税收,更能促进两国的经济交流。若是失去,后果不堪设想。他目光扫过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谁能为朕解此难题?”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身影从群臣中走出,正是翰林院编修苏文瑾。他拱手道:“陛下,臣愿一试。”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苏文瑾,有惊讶,有怀疑。苏文瑾年纪轻轻,虽在翰林院有些才名,但算学一道,向来是老学究的专长,他能行吗?
耶律洪基也打量着苏文瑾,嘴角露出一丝轻蔑:“这位小大人,可不要逞一时之勇。这可不是吟诗作对,若是算错了,可是要担大责任的。”
苏文瑾不卑不亢地回道:“使者大人放心,臣自有分寸。只需给臣三日时间,再配备几名精通测量和算学的官吏,臣定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皇帝见苏文瑾信心满满,点了点头:“好,朕便给你三日时间,所需之物,尽可向工部支取。”
苏文瑾领命后,立刻带着几名官吏前往工部,领取了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算学书籍。回到翰林院,他便一头扎进了研究之中。
第一天,苏文瑾和官吏们仔细研究地图,试图找出计算山川长度的方法。他们发现,这地图虽然详细,但很多地方的比例并不统一,给计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苏大人,这地图比例混乱,根本无法直接测量啊。”
一名老吏愁眉苦脸地说道。
苏文瑾皱着眉头,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比例不统一,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标准比例。你们看,这地图上有几处标志性的山峰和河流,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实际距离,反推出地图的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