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张嘉贞和张九幽匆匆赶来时,李新宇正在临摹《贞观政要》中的《求贤篇》。“陛下召臣等前来,可是为了恩科之事?”
张九幽目光落在皇帝未写完的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八个字上,心中已然明了。
李新宇放下笔,将魏征阳的奏折递给二人:“看看吧,这是御史大夫的‘肺腑之言’。”
张嘉贞看完后皱眉道:“魏征阳大人虽忠心耿耿,却过于守旧。如今朝廷急需通晓实务之人,农商特科既能选拔出了解民生疾苦的人才,又能让百姓看到陛下求贤若渴的决心,实乃一举两得。”
张九幽点头补充:“臣在江南巡查时,见过许多经商世家的子弟,他们精于计算,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若能入朝为官,必能在漕运、市舶司等职上大展拳脚。”
李新宇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又叹了口气:“道理朕都懂,可朝堂之上,守旧派势力庞大,魏征阳不过是个出头鸟。”
他突然起身,目光灼灼,“明日早朝,朕要你们二人与魏征阳当面对质!”
次日清晨,太极殿内气氛凝重。魏征阳早早准备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疏,而张嘉贞和张九幽则带着厚厚的案卷,上面记录着各地农商子弟的事迹。
“陛下,”
魏征阳展开奏疏,声音洪亮,“臣以为,科举取士当以经史为根本,农商之流,虽有一技之长,却难登大雅之堂……”
张九幽打断他:“大人此言差矣!臣在洪州治理瘟疫时,正是一位药商出身的郎中献出祖传药方,才遏制住疫情蔓延。难道这样的人,不算人才?”
张嘉贞也呈上一卷图纸:“陛下请看,这是陈留县一位木匠设计的水车图纸,比传统水车效率提高三成。若能将此人招入将作监,必能造福百姓。”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