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那就干脆把数理化三门学科,全都并入到毕业升学的考试里面。
日后学子毕业了,想怎么选可以自己决定,但只要在大汉治下的小学、中学、大学读书,那就必须全都学个遍。
小学、中学、大学考试,全都以计分制作为判定依据,这计分制效仿的是朝廷国子监的教育模式。
国子监用的就是计分制决定学习优劣,大汉这边摘抄过去后应用到了所有考试上面。
礼部重新制定的小学、中学、大学毕业考试,保留了经学八股文,但酌情去掉了诗词歌赋,这玩意是真没多大用处(对治政而言)。
去掉诗词歌赋,作为替补加入了数理化合并,还有对律法公文的考试,不用考理解能力,纯看对律法熟不熟悉。
既然是来求学当官的,你连国家的律法都不清楚,那还拿什么去管理百姓?
经过礼部重制,八股文经学占三分之一,律法公文占三分之一,数理化占三分之一。
如此平均的分数占比,只要你不是八股文写到出神入化,那就必须对国家律法、数理化有所掌握,还不能真学的太差。
毕竟,八股文只占三分之一的分制,另外两科要是学的太烂,那你不是有可能毕不了业,而是真毕不了业。
这就是阳谋了。
我也不逼着你们去学习,但你们不学的话,考试考不过,就没法毕业做官。
自己选吧!
聂宇继续向下翻,除了对文教考试的分制改革,后半段还有关于科举制的改革设想。
这些大汉文武的想法是真多,他们作为不是正常科举升上来的高官,对开放科举本身就存在很深的警惕,但科举总不能不开,没有科举的话,大汉治下长期都是缺人缺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