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小学、三年中学、三年大学,总共九年时间的新式教育选官模式,正在为大汉出产第一批人才。
当然,目前能出产的人才,主要只是读过了三年小学府的普通毕业生。
这些小学毕业生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只会一些简单算数,能够进行一些寻常的识字读写。
但这已经足够了,能识字读写,放在伪清治下就是高材生了。
大汉打完了伪清,面对新占地盘遍地文盲的情况下,这些小学毕业生足够填补大汉当前最紧缺的基层官吏缺口。
至于知县、知府,那就更简单了。
大汉缺的永远只是镇长、分田官和农民公会,再往上的品官还真是不太缺的。
……
南京,四月夏。
大汉在荆州府的内阁诸部官员,已经分出来一半正式在南京常驻。
刘骏一身崭新绯色官袍,头顶乌纱帽,手持玉笏板站在队列最前,他的身后分别站了礼、吏、兵、工、户、刑、商、邮传八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官。
再往他们身后,是大汉能来的诸部各级官员,还有以前江宁知府袁树为首的伪清降官队列。
这些降官人数已经不多,因为当初公审判处的时候,不止杀了几千旗人鞑子,还杀了好些作恶多端的江宁府地方汉官。
现在这些还活着的,基本都是没怎么作恶,或者前脚刚调来,来不及作恶,后脚江宁就易主了。
这么一大票的官员,此时全都立在汉王府门前耐心等候。
大部分都穿的大汉官服,里面又夹着袁树这些降官的伪清官服,只是去掉了顶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