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储君的名字,怎么能跟开国君王的年號相同?
不光是太子的名字,礼部还拉著內阁各部一起软磨硬泡了好几个月,让聂宇为后世子孙也留下了取名规矩和字序。
明清两家,皇室的名字都有对应规则和顺序,大明就是朱元璋留下来的长诗,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顺序取名,起码能取个五百多年。
寓意是让大明江山永在,但实际的作用,还是给后世的元素周期表贡献了一波名字。
偽清虽然没留什么长诗,但也是效仿汉人王朝,取名都是清一色用同样的中间字。只有其中一人做了皇帝,才会把其他兄弟的字號改为同音近音字。
礼部的目的,也是寓意新朝江山能够长久。
虽然不太可能,哪有不灭的王朝,但聂宇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定了两句诗。
兴復中华,济世安邦。
礼部得到回覆,强烈要求追加,还是被聂宇拒绝,拒绝的相当直白:“世上哪有千年的王朝,能把这八个字传完,咱就烧高香了。”
很朴素的理由,朱元璋留下了一大串长诗,实际就勉强传完了前两句。
刚好十个字,三百年江山到头了。
听到皇帝愿意立太子,还是立的无可爭议的嫡长子,眾臣都是鬆了口气。
歷朝歷代,立太子都会出现立长和立贤,二者相互纠结的麻烦事。
汉唐就是这其中的重灾区,唐朝自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大唐基本变成了竞爭上岗的王朝。
能正常继位的太子,还要遵从嫡长子继承制,不说屈指可数,那也是没几个了。
就连李世民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