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满场死寂。
众弟子全都诧异望着那道倩影。
而此刻,如被击中文胆的石延年手中玉圭微颤。
这是一则历史,发生在西千重洲的历史。他记得那是数百年前了,北齐围南景之国都。那时城中粮绝,百姓交换子女烹食,造就了一幅人间地狱的惨淡景象。
这名稷下峰弟子以此为典故,揭露了极端环境下的礼崩人亡。
也是在质问,若礼承天理而生,为何天道坐视人间惨剧?这一驳斥,无疑用血泪历史点明,空腹谈礼是虚伪之举。
让石延年不由刮目相看。
这少女虽是学宫新生,年仅十五,却敢以人伦惨剧叩问天道。如此颠覆性的见解,实在让他始料未及。
而他也陷入沉思,一时之间竟无法解释“天理”为何不阻止人伦惨剧的现实。
这让众弟子们看到了希望。
石老担任学宫坐堂先生多年,也提倡礼承天纲的说法多年,一直以来,学宫弟子俱无人敢有二见。
直到此刻。
直到出身孔丘诗绝城的折书入了学宫。
满场死寂之中,折书未有退却之意,反而步步紧逼,“弟子读《礼记·曲礼上》,见‘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八字如遭雷殛。敢问石老,若礼承天理而生,何须待百姓有争讼时方显?”
皓首大儒石延年道,“此乃圣人制礼之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