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双头鹰旗,还能打多久?
词源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很多词汇在历史的推进中,演变出了各色不同含义,见证历史的演变。
就比如说——拜占庭。
在后世的史学家口中,他们将如今这个时代的东帝国,称呼为拜占庭帝国。
其是在16世纪后,被欧洲历史学者广泛使用,用于区分“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希腊化的东方帝国”。
但这个时代的帝国人称呼自己的国家为“罗马人的帝国”也就是罗马尼亚。
至于“拜占庭”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Βuζνtioν,这是一个地名,指的是建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古城——拜占庭城。
传说中一位名为拜扎斯的希腊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最初的城市,也就有了拜占庭城这个说法。
而后君士坦丁大帝,来到此地建立起新罗马,从狄奥多西二世皇帝(408年-450年)时起,人们又逐渐称新罗马为“君士坦丁堡”。
至于拜占庭一词,也被保留了下来,甚至于在英文中衍生出“复杂繁琐的”、“官僚主义的”意思。
可见,这个时期,东帝国在西方人眼中,可谓是充满了各色的负面印象。
阴险、复杂、官僚、歹毒、背信弃义……
当然,西方人在希腊人看来,也同样有着诸多负面印象。
野蛮、异端、贪婪、鲁莽、背信弃义……
这些负面印象,并没有随着双方交流的增加而变少,反倒是在帝国衰落的过程中,被愈发强化。
当然了,那些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